安靜的流動.仁愛路三段

「朝來,這水溶溶的大道。」這是徐志摩先生的句子,不知怎麼地,總是會在進入仁愛路三段的時候有這種感覺,很想把這 個句子盜用到我走過時的背景。或許這樣的形容是不恰當的,這並不是個水溶溶的大道,佈滿了人和車呢,沒有辦法從此端直直的望向彼端,不一樣的場景、不一樣的感覺和味道,在不一樣的意域分佈,但這個句子卻總是繚繞著讓我在不經意時,從路盼遠望時一直出現,就像小小的霧氣輕輕的在啟口時綴成一朵花而後散掉。

由總統府到台北市府的這條線,每天至少會經過兩次,如果是在正常上班時間的時候,早上經過一次,下午再從公車上回望日落以後的通道。但是,總是只會將目光放在新生南路到復興南路所切割出來的分段,會在抬頭時透過車窗就是會將目光落在那些林蔭森森的片片。

知道嗎,這裡可是台北市的碩果僅存呢!一個朋友曾這麼告訴過我,笑著的我了然,因為我也如是想著。記得第一次到這的時候,我以為在台北市的路應該都是這麼美麗的,後來我發現那只是一種殘影,印象的殘留在那一棵棵的樹幹上,一片片的落葉脈絡記載著那種感動。台北市還是有許多路挺漂亮的呀,另一個朋友說著,然後帶著我從凱達格蘭大道走到市政府,他說沿路都很漂亮的,都是樹,要我滿足了。我看著,前後那些像椰子樹種的筆直,如衛兵一樣的站著直挺挺的排列,只有只有三段不是,我叫不出名字,也不曉得那是什麼樹,但是不重要吧,我想,那種徘徊的留戀是最重要的。

安靜,我很少能夠用這個字眼在這個似是慌荒的城市裡,到處都是人呢,到處都是雜踏,到處都是一波一波的緊張與資訊的遞嬗,所以我很少能夠用安靜去形容這裡,這個我現在生活的都市。我有時會懷念著南台灣的天空,那種悠閒的氣氛,緩慢的在享受生命的味道,只是淡淡的那種感覺會流逝在一個忽略的生活裡,於是乎生命能夠停下來展望的空間似乎越來越少了。但是這裡是安靜的,很奇怪她就是給我安靜的感覺,明明是車流吵得要命,我卻可以在這些姿態各異的樹旁找到安靜,找到那種我懷念的閒適,好像又回到了唸書時拿著本書在校園裡找著各種驚喜的感覺。只要坐在長椅上,就可以聽到鳥鳴唷,我很認真的感受心裡所挑起的很多小漣漪,我想那是種小小的跳躍的感動,很舒服的感覺。就像是你知道音樂在流逝,但是時間是靜止的,似乎是在深夜裡的演奏室,很好的高低音喇叭流洩出科隆的鋼琴聲那樣的流暢與舒服,清亮與精緻,像是要睡著了但是很清醒的只用靈魂在感受。

晨間會有一些人到這溜鳥,提著蓋著黑布的鳥籠,裡面應該是畫眉鳥吧,我猜著。看過幾次以後我確定,就像小時候在鄰居的院裡看到的那種鳥一樣,會叫得響然後很好聽。有時帶著鳥來溜著的人較多,一排鳥籠就錯落的掛在不是很正式架在樹與樹之間的纜線上,鳥聲也此起彼落的爭豔,不止是畫眉啊,聽著,還有許多其他的鳥叫聲在穿插著。這時的我有時或許會悄然的走到那片停格的空間,以為我在森林裡,或者是隔著馬路站在人行道看著,望著,聽著,想著。

會不會有可能有一天突然有個人從森林的另一端走過來時,告訴坐在鐵架椅上凝望葉影嬉戲的我,很認真的說出我是他的百分百對象?在看完了村上的「遇見百分百女孩」時,我闔上書有種不經意的遐想,或許有可能吧。但是這裡的人可不多,經常讓我覺得這片綠色都是我的,這邊是我的城堡!能夠在這邊佇足的人多半只是因為紅燈的阻欄,或者是公車站牌前的三三兩兩。其實我也常是這些人之中的一個,偶爾,只有在偶爾才能偷閒過來這邊走入另一個霧中,好像脫離了,好像超然了,好像又回到那個是自己的自己。吶?你不是自己嗎?有一次我跟朋友這麼描述這種感覺,那種靈魂跟鳥一起玩的感覺,他很意外的問我。我不知道怎麼解釋,很難去解釋吧,去闡明那種明明在一條台北市的主要幹道上,很多人在努力的工作,很多人在車上咒罵著,也很多人在街道上急行步過時,我卻在這邊讓我的思緒飄得老遠的,似乎不切實際呢!但是,我卻不太想去把這種感覺和狀態因為如此而抹滅掉,那是種很奇怪、很獨特屬於我自己的感覺。

在這個天空下,這些樹影旁,可以發現莫內的執著。看著光影隨著中午的陽光在轉變,偶爾透過咖啡店的玻璃窗我看著外面的光影在窗上灑落,漸漸的移開,更多時候是外帶一杯咖啡讓這些光與咖啡的味道混合。不過這時總是只能點單品,卡布奇諾或者是拿鐵的奶泡可經不起我這樣的等待與享受時間的流逝。怪得很,這樣的咖啡即使冷了還是好喝,因為經過光合作用吧?我猜,多半我對冷掉的咖啡是很感冒的,那種酸與澀會讓我在心底罵著咖啡豆、罵著煮咖啡的人,還有懊惱的罵自己為什麼沒有好好的把握時間在最好喝的時候,溫溫的入口享受那種甘醇與苦甜。

其實這條路上有許多小小的驚喜,可能就像其他許多路,但是我現在發現的是在這裡。余光音樂雜誌,這是國中和高中時的回憶,所以第一次看到時格外的高興,沒想到竟然可以在這邊找到與回憶相接的片段,似乎已經快忘掉的影像卻突然很鮮明的在腦中映著,像幻燈片不斷的撥放。或者再走著,發現了一間好書店,裡面滿滿的都是藝術書籍,樓梯旁黃金葛不在意的垂落,Jazz的音樂或者是古典的旋律會在圖片翻閱時陪襯,即使我只是在看著那些漂亮的攝影、設計,拿起了又放下,但是心情是好的,找到了寶物!我總是這麼的高興讚嘆,像是小孩子從沙堆裡又挖到個貝殼。

不過也很多時候我總是看著路面,用著所謂使用者角度去觀察這條路,就像走過的許多其他路一樣,這邊有鋪面、有坡道。有次,跟一個建築師聊著,我說這段路的設計大概是台北市算是比較優秀的吧?我詢問著,因為不懂所以用小心翼翼語氣問著。建築師想了一下,告訴我應該吧,至少在台北市這邊的鋪面算是比較用心的。是水泥鋪面,但是伸縮縫留得不夠深,還算平緩的坡道,以及特別設計過的路柱。晚上,華燈初上時,噴水池的珠亮會讓森林裡點起來,像是小小的水晶球亮晃晃的,跳著。路旁的小柱也會慢慢的亮起一圈圈的光茫,像是小矮人的房屋前的燈,很奇妙唷,如果注意看會覺得一圈圈光暈在發散,有種霧氣淡淡的感覺。

通常會在慢慢的走著的時候想著,或許會有小精靈從樹梢跑過來跟我打聲招呼,告訴我他知道我常常在看著注視著,用眼眸深處的光亮去探索這些扶梳樹影間的生命。夜會漸漸的降臨,然後我會搭著公車又再一次的來回,用一種帶著懷念的眼神看了一下在似乎是三角型地帶尖端的最遠處,示意著晚安,等待著天明的另一天。

很奇妙的,我開始撥放了背景音樂,響起了一段段的鋼琴與小提琴,而且是安靜的音樂,很沉穩的在心裡彈奏,以及延續,想著下個音律的出現,與明天可能會發生卻不知然的另一個驚喜,在生活中,在彈撥的間隙裡。



寫於過去,曾經的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