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陶瓷博物館


到三峽就順道到鶯歌,這似乎是既定的行程一般,兩個台北縣的鄉鎮,有著不同的特質,但是都同樣的讓人耳熟能詳。

三峽的木雕、祖師爺廟、民權老街等等,讓人感受到三峽地方民眾對於在地的感情。(然現已改建) 鶯歌陶瓷街,雖不若三峽老街來得有歷史痕跡,但是滿街的陶瓷工坊林立,另人愛不釋手的陶瓷和造景,走訪之時,能讓人好好的放鬆,輕鬆愜意的度過一個下午。

我喜歡鶯歌陶瓷博物館的造型,從外觀看來就覺得這是一棟溫暖光亮的建築物,而整體造型也是時尚感十足,但是不會太造作,看得出來很用心的想用地方材料去突顯特色。

裡頭整個採光明亮,不用特地的打太多電燈,所以不會覺得太為擁擠以及被電燈的溫度弄得心煩氣燥。四面玻璃採光,無障礙步道變為建物主體的中心主軸,整個空間格局開闊,大部分做為開放空間,很大方的感覺,雖然可做為展場的地方並不大,但是在這樣的建築物裡會覺得心情隔外好。

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自民國 77 年倡議興建,至民國 89 年 11 月 26 日正式開館啟用,歷時 12 年,是台灣第一座以陶瓷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

依據陶博館官方網站對於該建築物的說明:
陶博館的建築形式是以清水模、鋼骨架、透明玻璃穿透內外環境,空間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整體呈現質樸的美感。以清水模和鋼骨呈現的灰色系外觀,空間挑高與顏色素淨的設計,以及大面積的玻璃帷幕,讓外頭灑落進來的自然光,在寬闊的空間中展現光線透射的各種效果。建築設計「低調」的特色,讓室內的陶藝展品隨著陽光的變化,呈現出無限豐富的質感與面貌,讓陶博館成為包容藝術無限可能的舞台,也成為鶯歌陶瓷觀光的代表性景點。

陶博館與陶瓷公園皆由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負責人簡學義建築師,將建築與哲學結合,表現在精神與形式上,彰顯出人文與自然的素樸主義。在主體建築的規畫上,結合了西方的建材與技術,構成如細胞般的結合體,在連續自由伸展的空間中,巧喻著追求道家、佛家對「空性」與「實相」的領悟,將空無的無限感呈現得淋漓盡致,並以極簡的原則,不干擾空間中藝術與人的關係,成為一種「背景式建築」,創造一種親人的與貼近藝術品的融合狀態。如此,陶博館作為陶瓷藝術的展覽與活動空間,以美麗的空間建築及陶瓷創作相映成趣。在陶瓷公園的設計上,則邀集多位國內外陶藝家的創意與巧思,讓陶瓷藝術以更親近大地、也更親近生活的角度,活潑於天地之間。

現在到陶博館買入館券,即含三鶯假日文化巴士一日券,包含陶博館門票、公車票等優惠,可以在一天之內不限次搭乘公車在三峽、鶯歌兩地,還附有導覽人員介紹鶯歌、三峽兩個小鎮的歷史與特色。沿途景點包括數個經典陶瓷窯場、陶瓷老街、陶博館、客家文化園區、三峽老街、清水祖師廟、歷史文物館、藍染教室等,應該為不錯的選擇,雖然我每次都只有停留在陶博館。(笑)

陶瓷博物館 
官方網站http://www.ceramics.tpc.gov.tw/
地址:23942臺北縣鶯歌鎮文化路200號
電話:02-86772727

留言

熱門文章